赤泥綜合利用聯合攻關(第二批)即將啟動,正在公開征集項目需求
2025年03月10日 10:52 119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202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組織啟動了首批赤泥綜合利用聯合攻關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和高度關注,有效促進了赤泥綜合利用產學研用協同合作,目前有些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大規(guī)模赤泥綜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了深入貫徹落實《赤泥綜合利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節(jié)〔2024〕225號)文件精神,加快推動赤泥“減量化、清潔化、資源化”綜合利用,現結合行業(yè)實際需求,向社會公開征集聯合攻關課題,相關要求如下:
一、聯合攻關類別
1.關鍵技術攻關。指國內氧化鋁企業(yè)或赤泥利用企業(yè)有技術研發(fā)需求,需聯合全球范圍內的高等院校、科研設計院所、科技企業(yè)等聯合攻關。
2.產業(yè)化示范。指國內擁有知識產權的高等院校、科研設計院所、科技企業(yè)的科研成果,需聯合全球有技術需求或應用需求的企業(yè)開展產業(yè)化研發(fā)與示范。
3.工業(yè)化試驗。指國內擁有發(fā)明專利的高等院校、科研設計院所、科技企業(yè)的理論研究成果,需聯合全球有需求的企業(yè)開展工業(yè)化試驗。
4.軟科學研究。結合赤泥綜合利用領域的關鍵社會性、經濟性、政策性、理論性等核心問題,需聯合開展戰(zhàn)略性問題研究。
二、課題征集方向
結合《赤泥綜合利用行動方案》任務要求,重點圍繞以下方向開展課題申報(包括但不限于):
1.赤泥源頭減量技術:研究氧化鋁生產過程中赤泥產生的機理,開發(fā)和應用赤泥產生量較低的工藝路線和技術裝備,探索通過礦石質量管控、技術改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等手段,實現赤泥源頭減量的有效方法。
2.赤泥性質調控技術:對赤泥化學成分、物相特性、結構特征等方面的基礎研究,發(fā)展赤泥水分、粘度、堿度、元素賦存形態(tài)等調控技術,降低赤泥處理的成本,提高赤泥的可利用性。
3.赤泥綜合利用產品開發(fā):鼓勵提取赤泥中的有價元素,推動赤泥在建筑材料、化工材料、土壤調理劑、生態(tài)修復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開發(fā)赤泥綜合利用的新產品,拓展赤泥綜合利用的新場景。
4.赤泥綜合利用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支持氧化鋁生產企業(yè)、赤泥綜合利用企業(yè)、綜合利用產品使用企業(yè)和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強合作,構建赤泥綜合利用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推動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
5.標準體系與全生命周期評價:赤泥分類標準、綜合利用產品技術規(guī)范;碳減排核算方法與產業(yè)化經濟性評估等。
三、申報要求
1.需求單位應具有相關領域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儲備,能夠獨立承擔課題研究任務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è)等。
2.課題內容應緊密圍繞赤泥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難題,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能夠推動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的進步和應用。
3.征集項目需提供材料,包括《赤泥綜合利用聯合攻關項目需求征集表》(附件1)、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圖、預期成果等,并提供單位資質證明、科研基礎材料、聯合攻關合作協議(如有)等。
四、工作流程
1.需求征集:即日起至2025年4月31日。
2.項目篩選與發(fā)榜:協會組織專家評審篩選,編制項目指南,發(fā)榜公告。
3.項目揭榜:意向單位按通知要求揭榜。
4.項目立項:協會組織專家評審,擇優(yōu)立項并公示。
5.項目管理:簽訂任務書,定期開展進度督導與成果驗收。
五、支持措施
1.資源對接:協調上下游企業(yè)、科研機構、金融資本等資源,推動技術成果轉化。
2.政策扶持:協助申報國家及地方相關專項資金、綠色技術認證、標準申報等。
3.宣傳推廣:通過協會平臺、行業(yè)論壇等渠道推介優(yōu)秀成果。
六、其他
1.所提供材料采用Word格式,需報送單位加蓋單位公章,并明確聯系人。
2.可編輯電子版發(fā)赤泥推進辦公共郵箱,簽字蓋章版掃描后以PDF格式同步發(fā)郵箱(crm@chinacmra.org),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赤泥綜合利用聯合攻關課題申報”。
請各單位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共同推動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突破與產業(yè)升級。
聯系人:
李秀云 18610188906
孟躍輝 13911670941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