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人民幣”即將問世?澳大利亞對中黃金出口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17年07月21日 8:42 5875次瀏覽 來源: 第一黃金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中國對黃金的需求之高冠絕全球,各國出產的黃金也在不斷地流向國內。美國曾依仗著本國強勁的經濟實力和對能源消費的巨大需求造就了石油美元的國際威名。中國能否復制美元神話,憑借著對黃金的巨大進口量成就“黃金人民幣”?倘若從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黃金出口量來看,這一天或許不遠了。
澳大利亞對中黃金出口量逐年變化
據澳大利亞政府近日公布的2017年季度資源與能源報告顯示,澳大利亞今年一季度對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的黃金出口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57.4公噸。而2016年同期該數字僅為37.2公噸,年度增幅激增至54.3%。
從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10年之前(2008年),澳大利亞對香港及中國大陸的黃金出口量還為零。不過當時全球各國正處于經濟危機環(huán)境之中,而中國黃金需求真正突飛猛進的時點是在2011年,當年一季度澳大利亞對中國黃金出口量為9.6公噸,較前一年同期增長860%。
而自2008年起至今,澳大利亞對中國黃金出口量于今年一季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對于澳大利亞本國而言,對中國的黃金出口也占其黃金總出口量的絕大多數。舉例來說,澳大利亞今年一季度總計出口黃金75公噸,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黃金57.4公噸,對中國出口量占其黃金總出口量的比例達到77%。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2016年四季度總計達83公噸的黃金出口量中,有三分之二出口至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由此可見,當前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黃金需求水平已攀升至歷史峰值。
而更有趣的現象是,澳大利亞的黃金出口量超出其國內的金礦產量。這種情況在美國也同樣出現。下圖將美國同澳大利亞黃金產量及出口量之間的差值情況進行了形象化對比:
2016年澳大利亞和美國黃金產量總計達到510公噸,但兩國的黃金出口量卻合計達762公噸。比對兩個數字我們可以發(fā)現,兩國2016年黃金出口量超出本國黃金產量接近50%之多。
澳大利亞黃金產量及出口量逐年對比
2014年 = 國內黃金產量274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289公噸 (差額 = 15公噸)
2015年 = 國內黃金產量279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282公噸 (差額 = 3公噸)
2016年 = 國內黃金產量288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329公噸 (差額 = 41公噸)
美國黃金產量及出口量逐年對比
2014年 = 國內黃金產量210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500公噸 (差額 =290公噸)
2015年 = 國內黃金產量214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494公噸 (差額 =280公噸)
2016年 = 國內黃金產量222公噸 VS 黃金出口量433公噸 (差額 =211公噸)
而第一黃金網曾在之前的文章《美國今年前四月黃金出口飆漲45% 超半數流入亞洲市場》中提到,美國不僅黃金出口量超出其產量,甚至超出美國全國黃金生產和進口之和。拿2015年為例,美國當年黃金出產214公噸,進口265公噸,合計達479公噸,而當年美國全年黃金出口總量達到494公噸,超出產量和進口總和15公噸。
而不論是澳大利亞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黃金出口最終都流入了中國市場。2017年一季度,美國及澳大利亞對中國黃金出口達到121公噸,達到兩國當季度黃金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此種全球黃金流入中國的現狀是否意味著“黃金人民幣”將取代美元在黃金貿易甚至其他領域內的霸權地位?以下是知名財經博客ZeroHedge上文章《莫斯科聯手北京跳過美元 轉戰(zhàn)黃金市場 Moscow And Beijing Join Forces To Bypass US Dollar In Global Markets, Shift To Gold Trade》中的觀點:
俄羅斯央行于3月14在北京開設其首間海外辦公點,標志著俄羅斯聯合中國邁向非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新時代的重要一步,同時逐步采用以黃金為支撐的貿易標準。
倘若俄羅斯——這一世界上僅次于中國、日本及美國的第四大黃金生產國——確實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那么在過去數年內常被提及的市場預言,即北京最終將向全球推廣其黃金支撐的國際貨幣(人民幣),此種預言實現的可能性將呈幾何級增長。
倘若中國(以及俄羅斯)確實計劃推出其黃金支持的國際貨幣,那么中國必須在國際貨幣體系再一次重建之前攬獲盡可能多的黃金。而最新公布的澳大利亞黃金出口數據則很有趣的應證了這一點,尤其是在關于中俄“黃金貨幣”的討論甚囂塵上之時。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