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漲之際 來看看當前的有色與歷史高點的差距
2016年11月17日 8:5 5001次瀏覽 來源: 華爾街見聞 分類: 重點新聞
中國有色金屬本月啟動了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
以11月14日收盤價計算,過去一個月時間,滬銅期貨漲22%,滬鋅漲19%,滬錫漲15%,滬鎳漲12%,滬鋁漲11%。有色冶煉股也是屢屢走高,個股漲停屢見不鮮。
海通證券分析師施毅、鐘奇在14日發(fā)布的研報中分析了有色和小金屬的當前價格與歷史峰值,他們發(fā)現(xiàn),基本金屬的價格于2011年先后達到峰值,當前各個品種價格與峰值差距表現(xiàn)分化。
今年以來,鋅價最先啟動,均價10月已達到上一輪最高點的93%;銅、鎳價持續(xù)低迷,當前價格僅為2011年最高價的48%與36%;鋁、鉛、錫價格有所回升,分別為上一輪最高點的62%、74%與62%。
大部分小金屬品種的當前價格均處于歷史較低位。其中,鎂、銻、錳鐵等雖然從歷史低點大幅上漲,但仍處于歷史較低價位區(qū)間。稀土、鈾、鉬、海綿鈦、銦、鈷等當前價格低于上一輪最高價的30%,同樣處于底部徘徊。
相對來說,碳酸鋰當前價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當前價格為歷史最高價的80%左右。
以下為海通有色對具體品種的具體分析:
1、銅:供需決定價格趨勢,金融屬性影響短期波動
銅作為國際大宗原材料商品,跟其他金屬相比金融屬性較強,其價格與美元走勢、通脹預期等經濟因素有較強聯(lián)動性。銅價走勢也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由于美國經濟增速強勁,美元始終保持強勢的地位,因此本輪周期是工業(yè)屬性疊加金融屬性的共振向下。以下是銅價走勢回顧:
在最近一個階段,第一個周期為2002-2006 年,銅價從1500 美元/噸大幅上漲至8800 美元/噸,期間美元貶值,全球宏觀經濟一片大好,金屬銅需求高漲,出現(xiàn)供不應求,刺激銅價大漲。
第二個周期為2006-2008 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價高位震蕩。銅價從2006 年觸及8800 美元/噸的高位之后銅價進入調整階段,回調幅度達30%左右,最低跌至6440美元/噸;自2006 年6 月底7 月初銅價重新返回7000 美元/噸之后,數(shù)次在8000 美元/噸處遭到強勁的阻力,從而開始了長達近半年的區(qū)間振蕩;隨著LME 銅庫存從10 月下旬開始持續(xù)回升,給銅價帶來沉重壓力,銅價在11 中旬跌破了區(qū)間振蕩的下方7000 美元/噸的支撐位,12 月底又跌破6500 美元/噸,并有向5000 美元/噸靠攏的趨勢。進入2007 年之后在中國進口需求的帶動下,銅價結束了2006 年末的下跌行情,并在2007 年3-4 月份發(fā)動了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5 月初價格最高達到了8335 美元/噸,但由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之后長達半年時間銅價7000-8000 美元/噸區(qū)域振蕩。
第三個周期為2008-2009 年,銅價大幅下跌,銅價有8000 美元/噸的高位急跌至3000 美元/噸以下,標志性事件為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fā)。2008 年10 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fā),金融業(yè)的危機直接威脅到實體經濟的穩(wěn)定,美國經濟數(shù)據(jù)在10 月大幅下挫,LME 銅價暴跌。倫銅在11 月有所反彈,但是隨后的宏觀數(shù)據(jù)進一步大幅下滑,拖累銅價,LME 銅價在11、12 月合計跌幅也達到26%。
第四個周期為2009 年-2011 年,銅價重回上升周期,由3000 美元/噸上漲超過9000美元/噸,標志性事件為中國出臺“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中國需求爆發(fā)式增長。
第五個周期為2011 年至今,宏觀經濟背景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供給過剩,全球流動性寬松。進入2016 年,全球過剩產能逐漸消化,供需發(fā)生反轉,銅價逐漸企穩(wěn)。
2、鋁:供需變動及經濟態(tài)勢影響下的周期變動
全球鋁實際市場價格自1980 以來呈現(xiàn)周期性上漲態(tài)勢,價格低點由950 美元/噸左右平均上漲到2000 美元/噸左右。在周期內,受全球宏觀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市場供需條件以及投機性活動影響,約以6 年為一個周期價格上漲后回落。
1982-1987 年間,西方經濟體發(fā)生周期性經濟危機使得鋁價暴跌,然而經濟復蘇緩慢,使得鋁市場價格長期處于低迷和供過于求的局面。至1989 年,宏觀經濟向好,其中美國GDP 總值由1987 年47360 億美元增長到54820 億美元,日本GDP 增速至1991年達到頂點回落,同時鋁價于1989 年達到短期高位后回落。1994 年鋁價觸底后,伴隨全球主要發(fā)達國家GDP 增速回升,鋁消費市場增長,1995 年上漲并出現(xiàn)短暫的供需缺口。在1996 年5 月,鋁價猛跌,加之1997 年經濟危機爆發(fā),鋁市場價格一路走低。
進入2000 年,供給方面,因價格較低前期關停礦山部分伴隨價格回暖恢復生產;而需求方面,美國經濟增長強勁,歐元區(qū)國家出口增加,包括中國、東南亞在內的經濟體消費需求增長,鋁價呈上漲態(tài)勢。然而,2001 年,受宏觀經濟形勢走低,美國、日本GDP 增速明顯回落等,鋁價有所下跌。此后至2007 年前后,鋁價因美元貶值速度減緩價格緩步上升,同時受北美大面積關閉產能,中國原鋁消費擴張影響,對價格上漲提供支持。2008 年經濟危機發(fā)生,全球經濟發(fā)展放緩,原鋁庫存過剩,房產及汽車行業(yè)需求下降,供過于求明顯,價格暴跌。
自2015 年提出供給側改革以來,對中國電解鋁行業(yè)的投資熱度打壓愈加嚴厲。2015年全年累計關停產能為427 萬噸/年,較上年增長2.7%,其中44%產能集中在四季度削減。受此影響,2016 年鋁行業(yè)供需面持續(xù)向好,鋁價持續(xù)反彈,4 月鋁價最高點超過13000 元/噸,8 月以來現(xiàn)鋁也一直在高位13000 元/噸左右波動,10 月25 日滬鋁一度漲至13995 元/噸,創(chuàng)一年半內新高,較2015 年末最低點漲幅達45%。
3、鉛:下游需求或將長期放緩
我們將歷史上鉛的價格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80 年至1990 年,第二階段為1991 年至1996 年,第三階段為1997 年至2008 年;前三階段均以價格高位開始,中間價格逐漸走低,再回歸價格高位。第四階段為2009 年至今,鉛價活躍,鉛市需求長期放緩。
第一階段(1980 年至1990 年)初期,鉛價從1979 年達到的高水平上下跌。世界經濟放慢,美國英國等國家因受工業(yè)衰退的嚴重影響,消費大幅下降,電池的需求大大降低,汽油的鉛添加劑減少,鉛市需求一蹶不振。供給方面,由于80 年代末期有色金屬的猛烈上漲,各生產國大力擴大產量,導致世界有色金屬產量大大超過了消費量。第一階段中期,1986 年開始,西方世界鉛的供給吃緊,庫存下跌,需求劇增,鉛市從長期的供給過多造成的低價中逐漸復蘇,進入上行通道,在1990 年達到峰值。
第二階段為1991 年至1996 年。鉛價在1990 年達到峰值后開始下跌,在1993 年到達低谷,此后鉛價開始回升。這次市場復蘇主要是由于良好的市場基本因素,全球供應和需求都有所增長。鉛市產銷兩旺,價格全面回升,在1996 年到達峰值。第二階段后半段,鉛價一路上揚,逐步攀升。需求方面,從世界范圍來看,隨著汽車工業(yè)和電池業(yè)的發(fā)展,鉛的需求穩(wěn)步增長。東南亞地區(qū)的鉛消費在1992-1996 年期間增加了50%以上,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需求量也很旺盛。供應方面,鉛市供需緊張,主要由于部分冶煉廠關閉或停產,導致鉛生產的增長幅度不足。
第三階段(1997 年至2008 年)引起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亞洲金融危機。該危機開始于1997 年7 月左右泰國銖的貶值,隨后快速蔓延到東南亞、韓國以及日本。亞洲各國政府大幅削減開支、提高利率,引起該地區(qū)的經濟增長率大幅放緩。在世界經濟走勢疲軟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主要有色金屬進入周期性低谷,鉛價在原料供應短缺的情況下處于橫盤整理狀態(tài)。第三階段中期,2002 年左右鉛價走出底部,開始醞釀新一輪上漲。2003 年全球鉛市場基本面有所改變,LME 鉛價底部逐漸抬高,歐洲鉛冶煉廠的關閉、中國精鉛消費強勁增長,支撐鉛價走好,在2007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達到峰值。
第四階段為2009 年至今。2009 年年初,中國的暫時供應不足啟動了全球市場,國際價格上漲主要受到中國進口和中國市場價格上漲的拉動。但隨后的價格持續(xù)反彈迅速刺激了西方國家的礦山生產和中國冶煉產能的增加,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市場過剩和持續(xù)上升的庫存。第四階段中后期,國際金屬市場整體震蕩,下游鉛蓄電池企業(yè)受污染整頓,鉛價走勢逐漸回落,鉛需求減少。近幾年來,鉛價整體重心下移,鉛市需求或將長期放緩。
目前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日益緊迫,鉛鋅采選和冶煉業(yè)已經成為治理的重點,霧霾天氣日益加重進一步導致整個產業(yè)鏈環(huán)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鉛鋅產業(yè)不但面臨越來越重的成本壓力,也面臨需求減弱的威脅。
4、鋅:供需面屬于基本金屬內優(yōu)異品種
回顧1978 年以來國際鋅價走勢,鋅價出現(xiàn)過五次大的周期性變化,平均周期8-9年。除了1994-2002 這一周期外,每個周期的起始價、峰期價、結束價及周期平均價,幾乎均比前一周期的相應價格上升。
我們可將1978 年至今的鋅價走勢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5 年)中,鋅價從591 美元/噸波動上行,于1984 年達到價格峰值1040.6 美元/噸,隨后有所下降至597.5 美元/噸,周期平均價為769.9 美元/噸。此階段鋅價的上漲主要由需求端驅動。1983 年隨著西方世界經濟的復蘇,與消費鋅有密切關系的鋼鐵、汽車、建筑等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從而直接刺激了鋅的消費和鋅的價格。
第二階段(1986-1993 年)中,鋅價經歷了1988-1989 年的暴漲達到1959.9 美元/噸,隨后下跌至1993 年的875.7 美元/噸,階段均價為1157.7 美元/噸。此階段的價格暴漲主要由供給端變化導致。1988 年至1989 年,鋅礦工人罷工不斷發(fā)生,再加上技術性停產和老礦山能力消失,某些煉鋅廠原料來源由此受到影響,投機商乘機哄抬鋅價。隨著鋅價猛漲,新的礦山陸續(xù)投產致使鋅價有所回落。
第三階段(1994-2002 年)中,鋅價于1997 達到峰值價格1650.6 美元/噸,其余年份價格相對疲軟。1995 和1996 年西方市場年均存在20-30 萬噸的供應缺口,但鋅價始終在1040-1100 美元/噸的低位徘徊,年平均價僅略高于1000 美元/噸。1997 年是鋅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鸨瓶諑碇袊罅砍隹诤蛠喼藿鹑谖C是影響鋅市場的兩大主要因素,造成鋅價前三季度暴漲與四季度暴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隨著東亞金融危機的發(fā)生,鋅價長期疲軟。此階段鋅平均價僅為1035 美元/噸,較上一周期下跌10.6%。
第四階段為2003-2008 年,鋅價于2006 年底達到4381.5 美元/噸的歷史最高價。全球基本金屬市場在經歷了2000-2002 年較長時間的蟄伏之后,2003 年隨著中國貿易政策的巨大調整開始蘇醒,進入一輪牛市周期。 2001 年以來一直到2005 年上半年,鋅的漲幅明顯落后于其他基本金屬。2005 年與2006 年鋅價暴漲,累計上漲幅度和平均上漲幅度都超過了所有基本金屬。此輪上漲的主要原因包括:從需求層面看,2004 年世界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表現(xiàn)較好,對各種金屬需求增長強勁,供需失衡導致鋅價大幅走高;從供給端看,礦山產出不足,冶煉能力的增長遠遠大于礦石的供應能力增加速度,造成鋅精礦供給短缺。2007 年后,鋅價迅速回調,成為當年平均價格唯一下跌的基本金屬,且一路暴跌至2008 年底的1112.9 美元/噸。
第五階段(2009-2016 年)中,鋅價走出一波V 字行情后,與2011 年達到峰期價2473.5 美元/噸,隨后步入震蕩行情。2011-2013 年,全球鋅市場供過于求明顯,價格持續(xù)震蕩。2015 年國內外鋅價均大幅下挫,其中國際鋅年初時曾出現(xiàn)反彈,在5 月達到年內最高點2398 美元/噸,之后受美聯(lián)儲加息不斷增強,美元指數(shù)上漲以及中國經濟放緩人民幣貶值等影響,鋅價呈斷崖式下跌,下半年屢創(chuàng)新低,12 月中旬創(chuàng)下6 年以來最低。
2016 年開始,鋅價新一輪周期開啟,供需結構出現(xiàn)反轉,全球鋅精礦供應缺口不斷擴大。供給結構性短缺刺激今年以來鋅價整體呈單邊上行走勢,上漲幅度達50%左右,10 月LME 鋅價最高觸及2480 美元/噸,創(chuàng)2011 年8 月份以新高。
5、錫:國際稀缺資源,等待需求反彈
全球錫價在2001 年末出現(xiàn)歷史最低點,我們以此作為分界點將歷史錫價走勢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80 年至2001 年,本階段全球錫價總體震蕩下行;第二階段為2002 年至今,本階段全球錫價總體則是震蕩上行。
錫市場的特點是庫存“陳錫”與“新錫”的競爭,錫庫存量下降,需求趨旺,錫價格騰升;錫庫存量增加,錫價格下降。從歷史上看,存在著錫庫存的周期性減少、缺貨而引起錫價格暴漲等現(xiàn)象。
經歷70 年代錫新用途發(fā)現(xiàn)導致全球錫價爆漲之后,錫的消費量逐年減少,全球錫價震蕩下行。80 年代后期,基金和國際錫理事會博弈導致錫交易崩盤,倫敦金屬交易所被迫關閉錫交易,國際錫價格走向了漫長的熊市之路。錫產量增長快,庫存量較高,世界經濟持續(xù)低迷,2001 年形成錫價歷史性底部。
2005 年底,全球錫市場供應緊缺,中印政府對礦山和冶煉廠的整頓成為本輪錫價上漲催化劑。08 年金融危機陰影散去之后,基本面緊俏以及美元走弱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錫價連創(chuàng)新高。
進入2016 年,上游全球主要產錫國產量下降,LME 庫存處于歷史低位,錫供給端收縮,下游需求穩(wěn)定,價格觸底反彈。
6、鎳:長期低位后等待回歸
鎳價在1980 年-2016 年期間經歷5 次高峰和4 次低谷,其中市場供需是影響價格變化的主要原因,經濟運行和國際形勢也對鎳價產生重要影響。
高峰期分別為1988 年、1995 年、2006 年、2011 年和2014 年,其影響原因不僅包括因罷工及生產中斷推高價格,也包含中國不銹鋼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影響,全球初級鎳供缺口25700 噸,拉動鎳消費加速,加之基金買盤炒作,鎳市場收購和被收購火熱,投機者拉高價格。
4 次低谷則為1993 年:前蘇聯(lián)解體后,獨聯(lián)體國家為了獲得外匯,向西方國家大量出口鎳以及廢雜鎳,導致市場供應過剩,價格下降;998 年:1997 年爆發(fā)亞洲金融危機,市場需求低迷;2008 年金融危機和2015 年美國加息預期。
2007 年,鎳市場走勢良好,但中國含鎳生鐵的供應給火熱的鎳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其中下半年中國含鎳生鐵產業(yè)鏈從鎳礦進口到國內貿易到鎳鐵銷售都顯得乏力。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雷曼兄弟垮臺事件一個月后鎳價創(chuàng)下8850 美元低點。至2011 年,2 月由于天氣轉暖使得鋅下游企業(yè)開工逐漸增加,需求量大增,鎳價達到年內最高點。隨后因鎳下游需求疲軟,且國內及世界各地鎳鐵項目不斷開工,中國鎳鐵產能快速擴張,全球鎳市場呈現(xiàn)嚴重過剩,對鎳價形成下降壓力。一方面鎳鐵、鎳礦供應很大、貨源很足,但價格低迷、需求不旺,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疲軟,不銹鋼冶煉企業(yè)消費難支撐,鎳價采購情緒繼續(xù)受壓,需求仍然低迷。
至2014 年上半年,鎳價因印尼禁止紅土鎳礦出口的政策執(zhí)行,加上俄烏局勢緊張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多次制裁,導致全球最大的鎳和鈀金生產商--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yè)的生產受到沖擊,以及巴西淡水河谷Goro 鎳礦暫停加工和開采,供應缺口引發(fā)市場擔憂,從而使得價格有小幅上升。但在下半年,伴隨市場供給增加但經濟形式低迷需求不旺,以及中國港口金屬融資丑聞出現(xiàn),投資者紛紛出售持倉來償還債務或者減少庫存,價格又繼續(xù)下跌。至2016 年,因生產商攤薄成本并進行減產,高庫存問題緩慢改善,中國經濟數(shù)據(jù)有所改善,鎳價出現(xiàn)上漲趨勢。
7、小金屬
分析最新價格與上一輪周期最高價比值可知,大部分小金屬品種的當前價格均處于歷史較低位臵。我們可將小金屬分為以下類型:
1)當前價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最典型的代表是碳酸鋰,碳酸鋰價格自2015 年10 月開始爆發(fā)式增長,于2016 年4 月達到17.15 萬/噸的最高水平,隨后價格回落,當前價格為最高價的80%左右。
2)當前價格處于歷史大底:稀土(氧化鏑、鐠釹氧化物等)、鈾、鉬、海綿鈦、銦、鈷等小金屬的當前價格低于上一輪最高價的30%,在價格底部徘徊。其共性在于,價格達到高點后,供給迅速擴張,而需求端疲軟,致使供需過剩。隨著需求端的改善,此類品種的價格有望迎來爆發(fā)式增長。
3)價格水平較低,近期有所抬頭:包括鎂、銻、錳鐵等。年初至今,受成本上升、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鎂價已從11838 元/噸的歷史低點,上漲至11月11 日的16200元/噸,漲幅達36%,當前價格約為上一輪最高價的42%。在我國銻市的環(huán)保治理、產能升級和監(jiān)督管理下,銻價年初至今漲幅超過45%。受錳礦價格高漲影響,年初至今錳鐵價格漲幅顯著。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