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十二五”之永銅篇
2016年01月15日 15:48 5256次瀏覽 來源: 江銅傳媒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柯海紅
“十二五”期間,永平銅礦外有嚴峻經濟形勢、兄弟單位規(guī)模發(fā)展、生產經營任務的重重壓力,內有生產方式和管理體系轉型、內部改革深化以及員工觀念轉變的內在要求,但在全體干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依然全面完成了公司下達的各項任務,并在推進礦山轉型以及長遠發(fā)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定步伐。
五年來,共計完成銅精礦含銅73175噸、標硫371萬噸。其中,選銅回收率、選硫回收率以及標硫產量創(chuàng)近年來新高。尾礦回收硫項目的平穩(wěn)運行以及低品位礦石的利用,推動了礦山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五年來,結合現場管理標準化、對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重點工作的推進,在安全環(huán)保、生產組織、設備管理、成本管控、技術攻關等方面成效顯著。干部員工逐步適應、熟悉掌握露坑聯(lián)采新格局。
五年來,順應國企改革、公司模擬市場運作試點和礦山轉型的要求,全礦堅持企業(yè)化、市場化、社會化的工作思路,以轉變“不合理”存在為手段,以“增員不增資、減員獎資”、“二級單位模擬市場運行和礦機關部室工資費用包干”等改革措施為切入點,充發(fā)揮經濟杠桿和收入分配的導向作用,積極盤活和優(yōu)化人力資源,近年來實現凈減員484人,有效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1.持續(xù)觀念引導 推動礦山轉型
2009年底,永銅露轉坑工程實現了“基建、試生產、生產”三年三大步。從露采到露坑聯(lián)采的生產方式轉型,相應引發(fā)管理體系的配套完善,以及員工心理上和思想觀念上的適應和轉變。
2011年,礦山轉型剛起步,全礦開展“‘兩個轉型’,我們準備好了嗎?”思想大討論活動。在轉型遇到坎坷和挫折時,“‘兩個轉型’,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大討論持續(xù)深入開展,堅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氣。
2014年,面對嚴峻經濟形勢和鉬磷資源開發(fā)遇阻等困境,為讓全礦上下認清形勢,一場由全礦兩級班子、工段300余人次參與,并覆蓋200多個班組近2000名員工的“礦山要發(fā)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再次展開。
2015年,結合公司模擬市場運作以及公司直管干部績效考評試點,為引導干部員工攻堅克難,勇于擔當,推進對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工作,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面對虧損,我們該做什么”大討論活動通過干部聯(lián)點、專題研討、學習征文等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
轉型的艱辛,更伴隨著觀念轉變的陣痛。持續(xù)深入的觀念引導,對老礦山根深蒂固的保守、安穩(wěn)、等待的思想沖擊,可想而知。張德良是采場鏟裝工段的電鏟司機,這幾年感觸很深。露采時的電鏟是采礦主力,四班三運轉,人員配置充足;露坑聯(lián)采后,露采人員逐步調控,機臺運轉變成了組合制,現在又嘗試進行承包制。他說:是“舒舒服服過辛苦日子”,還是“辛辛苦苦過舒服日子”,人到那個環(huán)境就會做出選擇。五年來,從轉變“全國第二大露天銅礦”觀念,到轉變“存在就是合理”觀念,觀念轉變深入到礦山每個角落,基層單位部門、工段班組以及干部員工在機構及人員配置、生產組織、績效分配、成本控制、管理和活動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如今,越來越多的永銅員工相信: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高枕無憂必然是窮途末日。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才能創(chuàng)造礦山更好未來。
2.夯實管理基礎 激發(fā)內在活力
企業(yè)是經濟組織,效益是企業(yè)的生命。模擬市場運行試點以及近年來“某央企巨虧,員工洗盤子、開黑車”的案例教育,讓永銅員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企業(yè)與員工是命運共同體”的含義。全礦各級組織也結合礦山轉型以及管理制度的配套完善,堅持眼睛內向,夯實基礎,激發(fā)活力。
“十二五”期間,以建設國際同類型領先礦山為目標,以“三標一體”、內控體系以及“一體化”建設為平臺,永銅健全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順應國企改革以及未來完全坑采趨勢,重新梳理和修訂崗位職責、行為規(guī)范,并形成井下安全生產、設備管理等制度體系。同時,強調制度建設和法治思維,堅持按制度辦事、按程序辦事,強化制度落實與執(zhí)行。
“汽修廠成立礦山機械維修隊,員工干了以前不愿干的活;取消除公司及礦年終以外的一次性獎勵,給予基層單位、工段、班組更大的自主分配權......”五年來,永銅在資源和規(guī)模發(fā)展不具優(yōu)勢的情況下,積極圍繞“人”來做文章,激發(fā)內在活力,深化內部改革。制定出臺全員創(chuàng)星、績效管理等考核辦法,將考評結果與職工薪酬待遇、崗位調整、評先評優(yōu)掛鉤;積極運用經濟杠桿,盤活內部資源;在基層單位推行內部模擬市場化管理,將工資總額及附加費、大修費用、折舊費用等全部納入成本,進行績效考核。進一步加大員工綜治和社區(qū)行為“負面清單”與評先評優(yōu)、提職晉升等的掛鉤考評力度。
在礦山改革發(fā)展的非常時期,永銅黨群組織積極通過黨委稽核、干部聯(lián)點、黨員示范區(qū)(崗)、支部特色工作等平臺,融入中心,找準切入點,充分發(fā)揮引導、協(xié)調、推動和問效作用,助推礦山轉型。
3.立足自有資源 謀劃持續(xù)發(fā)展
礦山是員工安身立命之所。資源則是礦山發(fā)展的根本。歷經三十多年的規(guī)模開采,面對露天資源的減少,以及坑采未知的挑戰(zhàn),永銅員工正視現實,雖歷盡艱辛,但在推動礦山轉型上沒有絲毫猶豫。
近年來,永銅堅持資源戰(zhàn)略,在深部邊部探礦、朝陽磷礦前期準備、尾礦回收資源等方面做足文章,讓干部員工更加堅信礦山的持續(xù)發(fā)展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雖然嚴峻的經濟形勢讓永銅鉬磷資源開發(fā)遇阻,但尾礦回收硫項目實現了當年建成當年見效,一舉提高硫回收率8%以上,并且每年還能消化40萬噸酸性廢水,這也讓干部員工看到了“綠色發(fā)展”帶來的效益。
五年來,雖然礦山產能“一兩未增”,但在公司的支持下,永銅通過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并幾經調研和研討,堅持在充分利用低品位礦石方面做文章,著力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探明發(fā)現可利用的低品位礦石1100多萬噸,近年來利用低品位礦石174萬噸。
同時,該礦井下充填、采礦方法等日趨完善,十字頭銅鉬多金屬礦詳勘、尾礦庫擴容項目順利推進,余熱發(fā)電成效明顯。
著眼未來,永銅的目標是:即使露采閉坑無資源接替,只有坑采的情況下,礦山也能做到盈利,員工收入能得到保障。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