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家展示百年前滿族婦女銀飾
2015年08月15日 7:39
86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金屬器皿
8月9日,67歲的哈爾濱市民周彥春,將自已珍藏了30多年的寶貝一一百年前東北滿族地區(qū)婦女佩戴的500多件精美銀飾品,向公眾展示。這是中國民間收藏最全、最多的一次展示。
記者在哈市一古玩城內,見到了這位專門收藏東北滿族地區(qū)婦女在清末民初時期佩戴銀飾的周彥春,看到了墻壁上用玻璃框裝裱好的12組500余件不同風格、不同身份佩戴的老銀飾品。這些百年前精美的老銀飾珍品吸引了許多過往游客在此駐足觀看。
提起這些老銀飾,周彥春格外興奮,如數家寶地向記者介紹起來,他說,東北地區(qū)的滿族婦女對銀飾看成是一種財富,更將其當做吉祥如意,飛黃騰達,一生平安,延年益壽的象征。因而被滿族人廣泛制做成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的各種銀飾品。周彥春通過30多年的收集,已擁有千余件這種老銀飾品,他精挑細選了500余件精美的、有代表性的老銀飾品,分為銀簪、步搖、釵頭鳳等10余個門類,將其裝裱進框,掛在墻上讓大家參觀欣賞。
周彥春介紹說,滿族婦女佩戴的銀頭飾造型各不相同,分有如意簪、扁方、通氣簪、盤髫簪、耳挖簪等。在清朝時期,頭飾如何佩戴是很有講究的,可根據頭飾品的質量進行雕刻細度,佩戴位置,區(qū)分滿族婦女的年齡、婚姻、身份、地位等。
在銀飾展框中,帽飾也獨有特色,而且還自成一類,民國時期小孩的虎頭帽上的銀飾品形狀就有20多種,其中以八仙過海、福祿壽喜為主。銀飾品中的掛飾品的佩戴者在當時均為不尋常人家或大戶人家的公子。周彥春向記者表示,尋找收集這些民俗老銀飾不是最終目的,挖掘、整理、研究她的民俗、藝術和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東北滿族地區(qū)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十分珍貴的文化國寶。
選自: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