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有色金屬再利用率 緩解資源供需矛盾
2014年11月25日 8:39 326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牛麗賢 周京英
有色金屬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國防等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性戰(zhàn)略資源。
2001~2013年,銅需求量從230萬噸增長到975萬噸,增長了3倍;鋁需求量從330萬噸增長到2196萬噸,增長了5.6倍;鉛需求量從77萬噸增長到490萬噸,增長了5.4倍;鋅需求量從151萬噸增長到590萬噸,增長了2.9倍;鎳需求量從8.5萬噸增長到90萬噸,增長了9.6倍,其他有色金屬的消費也均有較大增長。2013年我國銅、鋁、鉛、鋅、鎳、錫、鎢、鉬、銻、鎂、金、銀等消費占世界的比重分別達到46%、48%、45%、45%、51%、44%、53%、33%、32%、37%、30%、25%,均居世界第一。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們不斷地擴大有色金屬礦山及冶煉產能產量。但受資源條件制約,銅、鋁、鉛、鋅、鎳等大宗有色金屬礦產的礦山產量增長低于冶煉產量增長,冶煉產量增長又低于消費增長,同時高強度的礦山開發(fā)導致礦山儲量消耗大于儲量增長,從而引發(fā)整個產業(yè)鏈條一系列供與需的矛盾。
未來5~10年,我國仍將處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進程之中,國民經濟發(fā)展對有色金屬需求仍將剛性增長。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預測,2020年我國10種有色金屬表觀消費量將達到4990萬噸,其中銅1300萬噸,原鋁3500萬噸,鉛788萬噸,鋅780萬噸,鎳116萬噸,與2013年相比均有較大增長。鎢、錫、鉬、銻、鎂等有色金屬的需求預計也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戰(zhàn)略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2013~2030年我國銅累計需求量將超過2億噸,我國目前保有銅儲量約3600萬噸,不足這一時期國內需求量的1/5。有色金屬地質調查中心研究表明,2013~2025年,我國鎳需求量將超過1300萬噸,我國目前保有鎳儲量僅193萬噸,不足這一時期國內需求量的1/6。我國鋁土礦資源總量雖大但資源稟賦不佳;鉛鋅資源潛力很大,但大型、超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小型礦山占絕大多數,環(huán)境污染十分嚴重。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的推進,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嚴峻,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健康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破解有色金屬資源供給難題,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已迫在眉睫。
2013年世界再生銅產量平均占世界精煉銅產量的42%和占世界銅消費量的36%。美國2013年再生銅占本國精煉銅產量和消費量的95%和53%。日本再生銅產量約占其本國精煉銅產量和消費量的77%和100%,其余像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均占有很大比例。我國2013年再生銅分別占精煉銅產量的42%和消費量的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西方再生鋁產品的生產和市場體系已經趨于成熟。2012年美國再生鋁產量約占精煉鋁消費量的62.4%,日本約占99.4%,德國約占60.7%。從再生鋁生產規(guī)模來看,美國為世界第一。在美國50個州,6000個場地都建有廢鋁的收集中心,位于德克薩斯州歐文市的美國伊姆科再生金屬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廢鋁再生企業(yè)之一,在全美國設有20多家再生鋁廠,年生產能力為150萬噸。歐洲現有217個再生鋁加工廠,其中德國13個,法國26個,意大利45個,英國87個,其余分布在其他國家。其中英國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有完整的再生鋁工業(yè)體系,交通運輸業(yè)90%、建筑業(yè)70%的廢鋁得到回收。我國近幾年再生鋁的生產量基本維持在118萬噸左右,不到我國精煉鋁產量和消費量的10%,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
近年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再生鉛生產普遍占總產量60%以上,美國已達到90%以上,而中國再生鉛占總產量比重接近30%,產量增長緩慢。新興國家印度、墨西哥和巴西隨經濟增長,再生鉛產量均穩(wěn)定增長。目前中國有再生鉛廠300多家,生產能力從幾十噸到上千噸不等,2萬噸以上的企業(yè)更是屈指可數,平均產能規(guī)模僅4500噸/年。而且,再生鉛處理工藝落后,綜合利用率低,能耗高。近3年來我國再生鉛產能有所增加,但產量卻總體保持平穩(wěn),產量基本在150萬噸上下。
隨著有色金屬回收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廢舊金屬原料的增加,我國銅、鋁、鉛、鎳等有色金屬供需矛盾將得到有效緩解。我國在有色金屬回收利用方面存在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值得政府機構、行業(yè)管理部門及相關企業(yè)關注。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