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空預期壓制金價不宜樂觀
2013年09月17日 9:51 630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貴金屬 作者: 唐琴
8月金銀強勢反彈,并突破重要阻力位,月線收陽。8月23日,COMEX金價一度突破每盎司1400美元,最高上探1433.5美元;白銀最高觸及25美元。國內貴金屬追隨外盤走勢,亦出現大幅反彈。隨著9月超級月來臨,敘利亞問題、一系列重要的美國經濟數據、美聯儲會議、歐洲央行即將發(fā)布的利率決議、德國大選、日本發(fā)布2014年貨幣政策等眾多重大事件,都將主導貴金屬市場投資情緒,造成貴金屬價格的短期震蕩??梢哉f,9月是風險事件云集的“超級月”,宏觀不確定事件眾多,每件事情都會對貴金屬市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美聯儲貨幣政策主導價格走勢
9月中旬美聯儲會議對QE政策定調之前,市場將對重要的經濟數據產生較敏感的反應。從近兩年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的經濟已顯示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供應管理協(xié)會(ISM)公布的8月芝加哥PMI為53.0,預期53.0,7月為52.3。美國8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82.1,預期80.5,初值80.0;指數終值從上月的六年高位回落,但高于初值和預期。美國7月個人消費支出環(huán)比增0.1%,連增3個月,但預期增長0.3%,6月增幅從0.5%上修為0.6%。美聯儲衡量通脹時關注的個人消費支出指數7月環(huán)比僅增長0.1%,而預期為0.3%。美聯儲的通脹目標為2%,7月個人消費支出年率為1.4%。7月數據表明當前美國通脹上升乏力,美聯儲仍有寬松的空間。而就業(yè)數據一直被美聯儲視為貨幣政策考慮的重要指標。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季調后非農就業(yè)人口增加16.9萬人,增幅明顯遜于預期,同期失業(yè)率意外降至7.3%,創(chuàng)2008年12月以來最低。最新非農就業(yè)數據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蘇勢頭并未增強,并可能令美聯儲開始縮減經濟刺激政策的計劃變得復雜化。
從近期美聯儲多位官員的表態(tài)中可看出,在美聯儲本周政策會議前,對是否縮減QE3規(guī)模持開放態(tài)度,QE縮減預期趨中性。隨著美國經濟穩(wěn)步復蘇,國際熱錢向美國回流,助推美股、美債和美元指數強勢,給黃金價格帶來三重沖擊。美聯儲貨幣寬松政策退出預期持續(xù)醞釀,金價也將伴隨著QE的退出擠出泡沫。而不管美聯儲在9月17~18日的FOMC會議上是否決定開始放緩QE,削減乃至退出QE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對黃金價格而言,將是重大利空。
“中國因素”依然是黃金市場的亮點
“中國因素”依然是黃金需求的亮點。世界黃金協(xié)會(WGC)本月公布報告顯示,中國與印度今年第二季度的現貨黃金需求格外強勁。二季度中國金條與金幣投資同比增長157%至123公噸,印度這類投資增長116%,增至創(chuàng)紀錄的122公噸。
今年8月,美國鑄幣局的金幣銷量連續(xù)第四個月下降,降至2007年7月以來最低。8月金幣銷量為1.15萬盎司,遠低于7月的5.95萬盎司,也不及去年8月的3.9萬盎司。銀幣銷量由7月的440.7萬盎司降至362.5萬盎司,截至8月,今年銀幣銷量為3310萬盎司,去年同期為3370萬盎司。
進入9月,印度和中國受十圣節(jié)、排燈節(jié),中秋、國慶節(jié)日的影響,節(jié)日強勁需求的預期使得黃金旺盛需求提前反應。季節(jié)性傳統(tǒng)消費旺季,有利于黃金和白銀展開階段性弱勢反彈行情。然而,從近期公布的印度經濟數據來看,印度政府面臨盧比大幅貶值情況下的政策兩難。數據顯示,印度第二季度GDP同比僅增長4.4%,不及預期的增長4.7%;第一季度增長4.8%。印度第二季度GDP增速放緩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經濟增長低迷,這使得當局面臨的局面進一步復雜化。最近幾周以來,印度和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已遭遇嚴重拋售,印度盧比也屢創(chuàng)新低。為抑制盧比跌勢,印度央行已選擇在7月加息,但這又傷及原本脆弱的經濟擴張。再加上印度政府為控制巨額赤字,一再上調黃金、白銀的進口關稅,這都對金銀的消費造成一定壓制。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