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黄色网址,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址,se01短视频发布页,www.成人在线视频,免费看黄色片的网站,四虎影院国产,亚州黄色网址

淘金者故鄉(xiāng)上林:淘金搞得跟傳銷一樣

2013年06月20日 9:59 10216次瀏覽 來源:   分類: 貴金屬


  淘金搞得跟傳銷一樣
  雖然那些由黃金堆砌起來的暴富神話在整個上林縣里流傳,但走進上林縣的鄉(xiāng)鎮(zhèn)村落,會發(fā)現這里大部分家庭依然貧窮。
  以淘金聞名的明亮鎮(zhèn)水臺莊,村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用磚和著黃泥蓋起來的,沒有超過3層的樓房,除了一兩戶人家在外墻貼有瓷磚,其余的房子都是紅磚裸露。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上林,有人用“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來形容。雖然地少,大自然卻賞賜了上林黃金,甚至田里都能挖出黃金,不過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本地再無金子可挖。
  挖光了當地的金子,上林人再轉戰(zhàn)國內多個地方,上世紀90年代還曾上演過“萬名金農闖關東”。50歲的老黃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生從10歲起,就和采金交織在一起。
  “我去過很多地方,新疆、黑龍江、遼寧、吉林,朝鮮、越南。挺辛苦的,采金都是靠運氣,前幾年我們明亮鎮(zhèn)人去黑龍江,虧了本回來,這幾年翻下身,現在又變成兩手空空的窮光蛋了。”老黃說,近幾年到加納采金,那些去得早的就掙錢了,賺得多的上千萬也有,大家看見他們掙到錢了,也想辦法貸款跟著出去。賺到錢后,成功者又立刻將利潤投入購買更多的機器,帶去更多的同鄉(xiāng)。這次加納政府的清理行動,使大部分人前期的投入都血本無歸了。
  在上林縣城,流傳著赴加納淘金者已有數人身價上億元的傳說。但在蘇震宇看來,這些都是謊言,因為只有吹噓自己有錢了,才好融資,他才好跟別人借錢,才好拉別的老鄉(xiāng)去。“上林淘金客有很多都是老鄉(xiāng)帶老鄉(xiāng),老鄉(xiāng)騙老鄉(xiāng),搞得像傳銷一樣。”
  事實上在加納投資一條采金的生產線,設備加起來起碼要兩百萬元。此外,還有每天的電費、汽油費、黑人員工的工資、按月交付的工地費、環(huán)境費以及交給當地警察部門的治安費等。除了這些費用外,按照當地行規(guī),每天所采獲金子的20%還要交給合作的酋長……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每天所采的金子少于100克就要賠本。采金雖然來錢快,但如果選礦不準或是經營不善,同樣會面臨很大風險。
  但在淘金熱的氛圍下,當地一些做民間借貸的商人為了鼓動民眾投資,不斷地給那些急于改變命運的人“造夢”:誰家從加納回來,過年送禮用100克黃金;誰3年前去加納時家里還住著土房,現在身價過億在南寧買房全部用現金。這些故事都是編的,只不過因為當時金價一直在漲,而到加納的人確實也賺到了一些錢,以致很多人會相信。
  在這樣的刺激下,上林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男的到加納,甚至很多60多歲的老年人也借錢“去博一把”。
  “雖然也聽說了危險,但家里支持我去,不然我哪里有錢投資。聽說人家發(fā)財回來,到大豐、南寧買樓買車了,哪個都想去。”水臺莊村民溫海榮說,家里有錢的就投三五十萬元,家里沒錢的一般都靠親戚幫忙或借高利貸湊足一股10萬元。在加納打工和做股東的區(qū)別是,當你有一股時,就能獲得金礦每天所產黃金的3%。
  明亮鎮(zhèn)一名副科級干部也在今年年初以15萬元入股了一條淘金線。他說:“現在,一名建筑工人每天能掙200元,而一個副科級干部每月才2400元。想來想去,所以我還是投了。”
  6月9日,上林縣城農業(yè)銀行大門處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副科級以上干部可一次性貸款5萬~50萬元”。
  據資料統(tǒng)計,迄今為止,上林在加納投資的采金線超過1000條,以每條300萬元成本計算,上林人在加納的投資多達30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現在大量上林淘金客兩手空空返鄉(xiāng),使當地的金融行業(yè)面臨崩盤的危險。明亮鎮(zhèn)一名背負上千萬元壞賬的民間放貸者說,過去兩個月他一下子瘦了十多斤。
  “投資淘金能不能賺到錢,就像賭博一樣,要看運氣。”采金人溫楓強的話代表了上林人普遍的心態(tài),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投資失敗的原因是過于狂熱沖動和缺乏對風險的認識,只是歸結于自己運氣不好。
  淘金雖然并沒有給大部分上林人帶來富裕,但對于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農民來說,這也是無奈之下的選擇。采訪中,一位青年農民告訴記者,現在靠種田是養(yǎng)不活一家子的,一畝地,純收入五六百元,如果有小孩的話花費就更大了。


  我們需要補上資本走出去的歷史經驗課
  “加納肯定不會回去了。”劫后余生的溫楓強回憶起加納警方暴力執(zhí)法的情形,仍有些心有余悸。但他表示,如果以后有別的國家還有淘金的機會,他肯定還會去的,“認定這一行了!”小伙子語氣堅決地說。
  溫楓強生在一個淘金世家,他父親曾去黑龍江采過金,爺爺以前是販金的。國內各地管得嚴了,不給淘,所以村民們都到國外去淘,淘個兩三年就跑回來了。“淘到哪里哪里就亂,上世紀90年代去黑龍江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們都有這個心理準備。”
  水臺莊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透露說,現在村里有人準備去喀麥隆、津巴布韋。加納那邊虧了上百萬元,肯定想重新找個地方把設備轉過去嘛。不轉的話,貸款都不知道怎么還。
  在蘇震宇看來,這次加納事件,是一個沉痛的教訓,上林人更多地需要自我反思,不能都說人家的不對,更不能說我跌倒了就不爬起來。
  的確,在中國人走向海外的征程中,如何才能走得更遠、站得更穩(wěn),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國際關系史博士孫興杰認為,中國人現在有錢了,但錢跟資本不一樣。很多投資行為我們輸出了錢,目的是賺了錢再回來,但在此過程很少和當地社會發(fā)生交集。而資本輸出是要和當地社會、經濟融合在一起的,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平衡的狀態(tài)。從之前的緬甸叫停中方投資的密松水電站,到如今加納驅逐中國非法淘金客等一系列事件,都暴露出我們在海外投資時,如何合理運用資本存在很多的問題。
  孫興杰表示,上林人在加納的開采線多達1000條,如此大的規(guī)模意味著資本的輸出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予以配套,并與當地社區(qū)能夠和諧共處。但采金人并沒有與加納當地社會與經濟形成互動,反倒在當地形成“飛地”。采金所用的設備主要來自中國企業(yè),用集裝箱從中國運抵加納,包括一些日用品也來自中國。由于語言不通,淘金客生活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中,與當地人的溝通較少。另外,在淘金的過程中沒有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森林被砍伐、礦井沒有回填、環(huán)境被污染,而且淘金客獲得的財富沒有在當地的法律規(guī)范之下運用,大都通過潛規(guī)則運作,缺少對當地社會應有的尊重,因此引起誤會和對抗也是難免的。
  “西方的資本輸出已經有幾百年探索,我國的正統(tǒng)教育把西方的資本擴張視為‘殖民主義’,僅僅批判了他們的負面影響。但是從1500年開始,世界的趨勢就是這樣的,我們需要補上對資本走出去的歷史經驗的一課。”孫興杰說,當年西方資本、勞動力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有三種力量:一是商人,代表資本;二是軍官,代表暴力;三是傳教士,代表的是一種慈善的信仰的力量。西方人傳教輸出信仰從某種程度上抵消了當地人的抵制。中國人走向海外,特別是民間資本向外國輸出時,缺失了對西方國家走出去歷史經驗的研究和學習,只是簡單地把錢投出去,組合太單一,沒有相應的配套,這是很大一個問題。
  孫興杰認為,上林人到海外圓一個淘金致富的夢,這是符合人情的。但生財有道不僅意味著有發(fā)財的門道,更代表著資本倫理的“大道”。淘金者夢斷加納的背后是缺少對“道”的理解。

[1] [2] [3]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