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礦富礦成礦系統(tǒng)研究通過評審
2013年01月16日 16:4 5322次瀏覽 來源: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分類: 重點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翟裕生院士親自指導、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調查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共同承擔,歷時三年完成的《內蒙古自治區(qū)大礦富礦成礦系統(tǒng)及找礦預測研究》獲得重要成果,日前通過國內著名地質專家評審。
該成果首次在內蒙古6個金屬礦產成礦帶內,劃分了18個金屬礦產主要成礦系統(tǒng),圈定主要金屬礦產大中型礦床找礦遠景區(qū)60余處,經深部鉆探驗證,發(fā)現和圈定了多條鉛鋅銀工業(yè)礦體,礦床規(guī)模已達中型,遠景可達大型。為內蒙古實施找礦突破戰(zhàn)略,合理部署地質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為內蒙古尋找大礦富礦指明了方向。
經過優(yōu)選對錫盟阿巴嘎旗某地區(qū)銀鉛鋅銅化探綜合異常進行查證和靶區(qū)深部鉆探驗證,發(fā)現和圈定了多條鉛鋅銀工業(yè)礦體。通過普查,初步估算資源儲量,鉛+鋅金屬量20萬噸,銀金屬量300噸,礦床規(guī)模已達中型,遠景可達大型。
該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勘查專項資金設立,項目負責人翟裕生院士是自治區(qū)“333人才引進”“草原英才”工程實施中,由自治區(qū)政府聘任的國土資源顧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內蒙古野外地質工作實踐組織了多次相關學術報告和找礦新理論及找礦新方法研討,形成了一些符合內蒙古實際的地質找礦新思路、新認識。與此同時,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培養(yǎng)了一批年輕地質勘查工作技術骨干,其中博士6名,碩士13名。參加評審的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的實施是地質勘查產、學、研結合,推進找礦突破的成功實踐。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