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調汽車零部件關稅稅率
2009年08月28日 16:53 5931次瀏覽 來源: 財經 分類: 政策法規(guī) 作者: 梁冬梅
中國政府決定,自9月1日起廢除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相關政策,實際下調汽車零部件進口稅率至10%。
8月28日中午11時,工信部網站披露了由工信部、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第10號令,決定廢除《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中有關零部件進口管理的相關條款,該決定自2009年9月1日起生效。
此前,WTO已正式裁決中國有關汽車零部件案敗訴。這也是中國自2002年正式加入WTO以來,首個通過訴訟解決的爭端。
上述第10號令稱,工信部、國家發(fā)改委決定對《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進行修改,停止執(zhí)行第52條、第53條、第55條、第56條、第57條的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第60條中“對進口整車、零部件的具體管理辦法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的規(guī)定。
這意味著,自2005年4月實施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失效。
根據該管理辦法,構成整車特征的零部件進口,以及進口零部件價格綜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上的,均按照整車25%的關稅稅率征稅。這使得構成整車特征的進口零部件稅率,比普通汽車零部件稅率高出15%。
其后,美國、歐盟等國家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交了仲裁申請,稱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違規(guī)。2008年12月15日,WTO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最終裁定,中國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稅收政策,違反了WTO的規(guī)定和中國入世承諾。
附:《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相關規(guī)定
第五十二條 國家支持汽車生產企業(yè)努力提高汽車產品本地化生產能力,帶動汽車零部件企業(yè)技術進步,發(fā)展汽車制造業(yè)。
第五十三條 汽車生產企業(yè)凡用進口零部件生產汽車構成整車特征的,應如實向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報告,其所涉及車型的進口件必須全部在屬地海關報關納稅,以便有關部門實施有效管理。
第五十五條 汽車整車特征的認定范圍為車身(含駕駛室)總成、發(fā)動機總成、變速器總成、驅動橋總成、非驅動橋總成、車架總成、轉向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等。
第五十六條 汽車總成(系統(tǒng))特征的認定范圍包括整套總成散件進口,或將總成或系統(tǒng)逐一分解成若干關鍵件進口。凡進口關鍵件達到或超過規(guī)定數量的,即視為構成總成特征。
第五十七條 按照汽車整車特征的認定范圍達到下述狀態(tài)的,視為構成整車特征:
1、進口車身(含駕駛室)、發(fā)動機兩大總成裝車的;
2、進口車身(含駕駛室)和發(fā)動機兩大總成之一及其余三個總成(含)以上裝車的;
3、進口除車身(含駕駛室)和發(fā)動機兩大總成以外其余五個總成(含)以上裝車的。
第六十條 對進口整車、零部件的具體管理辦法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對國外送檢樣車、進境參展等臨時進口的汽車,按照海關對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