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堵住貴金屬商品黑洞
2012年01月31日 14:20 2633次瀏覽 來源: 深圳商報 分類: 貴金屬
春節(jié)長假也是消費黃金周,而珠寶、黃金等貴金屬更是迎來了銷售高峰。然而,春節(jié)前,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在對這一熱點節(jié)日商品質量進行抽查時發(fā)現,有三成多的珠寶、貴金屬質量不合格,周六福、金六福、金鳳祥等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
這一抽查信息在消費者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消費者反映,珠寶等是專業(yè)性較強的商品,由于技術障礙,消費者難以辨其真假好壞,不法商家則利用這一特點能蒙則蒙,讓消費者花了“大價錢”買了物不所值的“貴產品”。消費者們紛紛質疑,還有多少技術障礙在制造“商品黑洞”?如何堵住這一“商品黑洞”呢?
一位長期從事稽查執(zhí)法的質監(jiān)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加工黃金首飾時,必須加入其他金屬才能焊接好,因此會降低整體產品的貴金屬純度,但是產品在出廠之前都必須經過檢測確定其貴金屬純度并標注。然而現實中,有的由于加工工藝不夠精湛使得產品達不到標準,有的則是企業(yè)故意將標稱的貴金屬純度高于實際純度以牟取暴利。暴利是讓不法珠寶生產企業(yè)屢屢進行欺詐的最重要原因。
在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的貴金屬質量抽查中,標稱為“恒星珠寶有限公司”生產的恒星牌千足金鑲碧玉吊墜,兩件樣品實測值比標稱值分別輕0.18克和0.12克,為標準允差的18倍和12倍。按照目前的黃金原料價300元/克計算,該組兩件樣品額外賺取的價值約為90元,平均每件產品獲得45元“超額利潤”。
對于產品貴金屬印記、標簽及其他標識物不合格,廣東省質監(jiān)局有關人員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yè)對產品標識不夠重視或者對產品標準理解不透徹,也存在故意不按要求標明以求在出現質量糾紛時逃避責任。
廣東省質監(jiān)局有關負責人則表示,質監(jiān)部門每年都會針對貴金屬商品進行抽檢督促生產企業(yè)提高質量水平,對于發(fā)現問題產品的企業(yè)將連續(xù)進行抽檢以實現連續(xù)監(jiān)督。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同時也坦言,“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抽查并不能完全保障產品絕對合格,更重要的是,企業(yè)要加強自律,落實企業(yè)主體責任才能減少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專家則提醒消費者購買珠寶貴金屬飾品時應注意:飾品標簽上的標注內容應該與開具票據的飾品名稱、銷售人員口述的內容一致,不可以用數字或字母等代號表示,并注意保留購買憑證;購買貴金屬飾品時,應注意是否打有印記。購買貴重珠寶玉石飾品時,應向商家索要寶石鑒定證書或鉆石分級證書,以免受騙上當;復核飾品質量(復秤),是否與標稱一致,檢查鑲嵌珠寶首飾鑲石是否牢固。對購買的飾品有疑問時,應及時咨詢檢驗機構,維護自己的權益。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