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研發(fā)出降低電解錳成本的氧化錳技術
2011年06月07日 16:36 4027次瀏覽 來源: 紅網 分類: 貴金屬
近年來,隨著國內金屬錳生產原材料碳酸錳礦不斷減少,資源枯竭貧乏成了制約各金屬錳生產廠家發(fā)展的瓶頸。今年5月,瀘溪縣金旭集團公司歷時一年半時間,成功研發(fā)出了高品位氧化錳焙燒還原電解錳生產技術,為電解錳生產拓展出了一條新路子。
6月2日,筆者在瀘溪縣金旭集團公司生產車間看到,該公司電解錳生產線正加足馬力生產。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必成向筆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年產4萬噸電解金屬錳生產線已全部采用氧化錳焙燒還原電解錳技術生產。
由于技術制約,目前,以高品位氧化錳生產電解錳,在全球范圍都還未真正實現工業(yè)化,這給電解錳企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希望。2009年底,瞄準加蓬共和國豐富的氧化錳礦石資源,瀘溪縣金旭集團公司與加蓬康密勞公司合作,由加蓬方公司提供研發(fā)所需礦石,依托公司省級技術中心,聘請專家指導,組織專門技術力量,正式啟動氧化錳焙燒還原技術研發(fā)。
瀘溪縣金旭集團公司總經理劉芳告訴筆者,為保證國外高品位氧化錳開展的還原技術研發(fā)順利進行,公司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僅直接投入的研發(fā)就達資金3500萬元,加上為配合氧化錳還原技術項目研發(fā)試驗,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公司生產線幾乎處于邊實驗、邊改造,間接投入更大,總投資直接加間接已達到了7000多萬元。
新技術研發(fā)成功并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該公司電解金屬錳生產成本,以往,該公司以碳酸錳為原料,每生產一噸電解金屬錳需要12—15噸的原礦,而利用氧化錳焙燒還原技術,以高品位氧化錳為原料,每生產一噸電解錳僅需要2.8噸左右的原礦,廢渣排放量減少了近8倍,每生產一噸電解錳消耗硫酸比傳統(tǒng)生產工藝減少2.2噸左右。與傳統(tǒng)生產工藝技術相比,每生產一噸電解金屬錳綜合成本可降低2000元左右。
同時,為更好的應用氧化錳焙燒還原電解錳生產新技術,該公司還對生產工藝中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技術改造,先進的工藝技術,使生產中的廢水、廢氣得到了充分的循環(huán)利用,該項新技術的經濟、環(huán)境等綜合優(yōu)勢效益也是越來越明顯。
成本的降低給企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而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量大幅降低直至“零”排放,更是給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后勁。圍繞此項技術,目前,瀘溪金旭集團公司正在積極進行后續(xù)技術完善研發(fā),并申請了3項國際專利、2項國家級發(fā)明專利、5項國家級新型實用專利,力求做精做優(yōu),依托科技創(chuàng)新,打造全州、全省乃至世界一流的新型電解錳生產企業(yè)。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