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過剩事出有因 多晶硅風電獲準松綁
2010年01月04日 13:57 9010次瀏覽 來源: 經濟觀察報 分類: 稀土
2、產能過剩之辨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預計,2009年中國將形成2,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規(guī)模,成為全球第三大風電國家。多晶硅方面,全國在建產能達到8萬噸,呈現爆炸式擴張。
盡管中國在風電設備和多晶硅領域存在巨大的潛在產能,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真正在運轉的產能尚不及已有產能的一半。
一位參加新能源摸底調研的專家說:“現在全國80多家風電設備廠家中,沒有一家的生產率能夠達到50%以上,很多公司生產的葉片都放在倉庫里生銹。多晶硅行業(yè)也是如此。”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不在生產企業(yè),而是在后期的電網配置上。”該專家比喻說,就像一個水渠,兩頭都大,唯獨中間很窄,水沒法流過去。但不能因此就去拼命縮小兩頭。應該是把中間挖寬。“對于任何國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重越高越好。”
工信部的調研也顯示,盡管多晶硅規(guī)劃產能超過了8萬噸,但產能建成率只有55%左右,而實際產能利用率則更低,只有25.8%。截至2009年9月,全國已投產的多晶硅生產企業(yè)僅有十幾家,僅占規(guī)劃總量的24.6%。
多晶硅是太陽能發(fā)電的基礎材料,史立山說太陽能產業(yè)現在面臨的最大難度是成本降不下來。“我們現在招標大概的標桿上網價是每度電1.09元,企業(yè)利潤率已經很低了,但仍然比我們現在的電價高2/3。”
按照史立山的設想,中國多晶硅產業(yè)要發(fā)展,光伏電價必須下降,需要降到7毛、8毛,這個行業(yè)才可以發(fā)展。但這也意味著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進行補貼,這恐怕也難以持續(xù)。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如果成本不能降低,我們就只能告訴人們這是個科研產品,可以發(fā)電,但不能投入商用。”
這就是中國多晶硅行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尷尬境地。下游發(fā)展的制約和政策扶持力度的不足,讓中國8萬噸多晶硅產能無法釋放。
盡管如此,中國數家大型國有企業(yè)已紛紛開始大手筆進軍太陽能和風電產業(yè)。目前,五大發(fā)電集團、國家電網、兩大石油公司均已經開始著手部署新能源產業(yè)。
史立山說,眼下的核心問題,一個是政策進行合理的引導,讓企業(y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規(guī)模效應等辦法,降低太陽能和風能發(fā)電的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抓緊制定上網辦法,以及政府的財政補貼政策。
一旦兩方面都具備,未來新能源行業(yè)可以進行招標上網,成本低的企業(yè)就具備競爭力,成本高技術差的企業(yè),不需要政策進行限制,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